“假期刊”狂骗千万背后的“真问题”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1-04-02 09:44:28 点击数:
导读:  海南近日查处非法期刊案,7年间非法创办20余种刊物,约2万人付费登载论文,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假期刊主要集中卫生教育领域,专家称许多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级别提出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合法刊…

  海南近日查处非法期刊案,7年间非法创办20余种刊物,约2万人付费登载论文,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假期刊主要集中卫生教育领域,专家称许多单位对发表论文的数量、级别提出不切实际的“刚性要求”,合法刊物无法满足巨大需求,“这为学术造假提供了制度运行空间”。(《新京报》4月1日)

  这一看似是“笑谈”的新闻,其实并不能让人真正“笑”得出来:这固然不是因为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编辑部”成员“审核”大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来稿者,固然不是因为假期刊创办者对编辑部实行“朝九晚五”上下班及为员工签合同、买保险等“公司化”运作方式,固然不是因为非法期刊创办者被查处后仍不断有投稿者打电话到编辑部,咨询发表论文和汇款事宜……而是因为这起“假期刊”案背后还存在太多“真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并没有随着这一假借期刊案的被查而“终结”,让人无法释怀,无法轻松。正因为如此,追问这里面的“真问题”,或许比案件本身更有“防范”意义。

  其一,假刊物何以能诈骗7年?据了解,假期刊创办者符莉夫妇从2004年始,就开始成立“公司”招聘员工进行专门培训,并设立数十个网站发布征稿信息,假称其学术报刊是国家批准公开发行的正规刊物,诱骗需要晋升职称的人向其投稿骗钱,时间长达7年,约有2万人付费登载论文,这么多人中,即使这么多“受益者”中真的没有一个人举报,但相关期刊、网站的审批、管理部门难道也没有查处的义务?要知道,既然这些期刊和网站在全国各地吸引了那么多的人,“生意”如此兴隆,众多应该起到监管作用的相关部门决不可能推脱说“不知道”?如此监管,也正符合当前有关期刊、网站管理非常不规范的现状,但是,这些部门有过反思没有?

  其二,在假期上刊发员论文人员为何集中在卫生教育领域?符莉夫妇创办的20余种非法报刊大多集中在卫生和教育领域,对于这一原因,符莉坦陈称,“因为这两个行业有发表论文评定职称的强烈要求。”但如果再追问一句,为何这两个行业有这样的“强烈要求”?这固然是这两个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但是,这其中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这两个行业已经严重地形成了单纯以论文等“硬性指标”评职称的“制度弊病”,由于需要评职称的人数众多,大家的竞争自然就非常激烈,但是,作为不少地方的医疗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不是主要以工作实绩或者创新能力等来评职称,而是掺杂了诸多的其他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媒体发表文章的数量或者是发表媒体的级别,这一现象,即使是在科技界也是广泛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术上或者是技术上的竞争就变成了“论文”的竞争,这又推动了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泛滥成灾,就连大学教授甚至是高校领导等都不时被曝出类似这样的丑闻。这又使得论文的质量明显下降,最新的媒体数据显示,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然而据统计,这些科研论文的平均引用率排在世界100名之外。真正极好的论文,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显然,这是不能不引起我们警惕的大问题,是事关科技创新、教育兴国或者是公众的道德素质的大问题,更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其三,某些信得过媒体何以在里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据了解,符莉夫妇所办的假期刊之所以如此招人待见,关键还在于让公众信得过媒体的“广告”。如符莉夫妇的网站参与了百度竞价排名,重庆维普咨询有限公司及中国知网也能查询到一些期刊的论文。更重要的是,这个“论文”公司在“一些中央级大报”上刊登广告,公开宣称“期刊具有国际国内刊号,属于国家级核心期刊,主要职能是方便作者晋升……”等,如此权威的媒体的宣传广告才使得假期刊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真期刊。但是,如果没有特殊的交易在里面,这些本属于人们信得过的、代表着公信力和媒体形象的媒体何以成了假期刊的帮兄?某些真媒体为假媒体扬名的做法,难道不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而导致的某些媒体“钻进钱眼里”的违法行为造成的吗?如此情况发展下去,不仅监管部门的公信力尽失,就连人们一向相信的为公众代言的媒体,也要为单纯的金钱所绑架了,显然,这是一种自损形象,自失其功,自然脱离公众的做法,是很危险的。

  尽管上面的一些情况已经变得不再可笑,但还是有一点让笔者感到可笑:为掩盖造假行为,蒙蔽他人,符莉还编制了“常见问题回答手册”对员工进行系统培训,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针对他们所办的某一期刊“是非法的刊物吗?”的回答,“本刊1995年创办,每个月底出版一期,如果是非法刊物,能一直创办到现在吗?”是啊,如果是非法刊物,为何能一直办到现在?这个问题,由造假者当成蒙蔽他人的理由说出来,不仅极度可笑,而且至为可悲。不知道,作为诸多监管部门,是否能真正感受到一种脸红和无的自容的感觉。

  (来源:千龙网 )
 

上一篇:依法有序处置“瘦肉精”要一查到底 下一篇:殡葬管理条例争议太大修订基本搁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