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谣盐” 做一个理性的公民

作者:佚名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11-03-18 22:14:32 点击数:
导读: 日本“核危机”震动全球。从前天下午开始,中国不少地方发生了食用盐“脱销”风波,甚至连新疆、四川这样远在内陆的地区也未能“幸免”。据说,争购食用盐的理由有二:海水可能被污染…

    日本“核危机”震动全球。从前天下午开始,中国不少地方发生了食用盐“脱销”风波,甚至连新疆、四川这样远在内陆的地区也未能“幸免”。据说,争购食用盐的理由有二:海水可能被污染,影响食盐的质量;食用盐含碘,可以抗辐射。事实上,我国的食盐大多为矿盐而非海盐,且储量充足,而要通过食用碘盐达到抗辐射的效果,是件很难的事,因为需要一次吞下几公斤的盐。

  几个经不起现代科学知识推敲的理由,在现代传播方式的助力下,竟在数千公里之外引发了轩然大波。个中原因,值得现代人好好思虑。

  以早报评论员为例,15日就收到不少亲戚朋友发来的那则“据BBC报道”的谣言短信,身边也有朋友拗不过亲人的执著,多买了三五包盐,有的则被超市里的抢购热情“感染”买了一堆紫菜、食盐……这样的行动无疑加剧了暂时的供应紧张。但从此可以看出,大多数的“谣言”传播者,都是出自对亲友的关爱,很多人身不由己地被裹挟到这场风波之中。

  谣言四起之下,我们当然需要爱,需要守望相助,但更需要做一个理性公民,科学应对,冷静分析。其实,传播没有可靠来源、未经证实的信息,并不能表现出你对亲人的关爱,相反,甚至会进一步加剧恐慌。

  消除恐慌,我们需要权威部门及时、透明地发布相关信息。本次日本大地震发生以来,世界各权威组织、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信息,不可谓不及时、不透明,其速度和应对都值得称道。在此前提下,很多人仍对这些信息视而不见,一头扎入那些不明来源的传闻中去——这只能说明,我们还需要理性与淡定。

  谣言止于智者。以那则“据BBC报道”的谣言为例,其以确定的语气表示“辐射已经超出抢救能力”、“所有亚洲国家应立刻采取必要措施”。其实只要随手上网,我们就可以查出此传言没有正式出处。对于其他传言,也大可通过上述办法,验证其真实性。

  我们应相信权威信息发布,相信权威专家;退一步说,就算利用中学储备的知识,也能做出一个相对理性的判断,而不至于以讹传讹。比如网上流传的一张日本辐射示意图,辐射带像包子的香味一样都飘向中国大陆了。这可能吗?福岛位于日本本州岛的东岸,沿岸属于西太平洋暖流,海水是流向北面,而不是流向中国;从天气看,目前该区域刮的是西风,风是向东吹的,也不会把核污染吹往中国。

  面对这两天发生的这场“谣盐”,请大家以理性的精神,关切亲人的态度,了解以下事实——首先,中国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自3月12日起就全面启动了辐射环境监测网络,数据证明中国没有受到核污染。其次,吃食盐不能抗辐射。抗辐射的碘化钾片,每片含有100毫克的碘,而每公斤食用盐中碘含量仅为20-30毫克,就是说你要吃几公斤的盐才有效,这可能吗?再次,中国的盐产量丰富。全国的食盐年消费量也就在700万吨,但全年的盐产量超过4000万吨,根本供过于求。而且,中国的食盐流通由国家专营,谁也无法买断,谁也没法大规模地囤积操纵市场。

  人们一旦恐慌,就容易失去理性,甚至过度反应,给自己、给社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事后,这些反应又大多被当作笑谈。据说,面对超市里的抢盐风潮,一位大妈就很淡定:“非典那年囤积的盐,今年刚吃完呢!”

  昨天,国家发改委及时发布了紧急通知,严打哄抬食盐价格行为。上海市市长韩正已经表态:上海食盐储备充足,能够充分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各部门要做到第一时间信息公开,让群众知情,让群众放心。现在的情况是:政府应对及时,信息透明,市场供应充足,倒是我们中的一些人面对“谣盐”,失去了起码的理性,给自己、给社会造成了困扰。

  对于个别恶意散布“谣言”从中牟利者,应该严厉查处。至于我们,目前有效的应对就是在科学、冷静的前提下,做一个理性的公民。

  (来源:东方早报)
 

上一篇:买到发霉火腿肠 厂家拒绝公开道歉 下一篇:日核泄漏警示:中国还缺一部核安全法